找到相关内容928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帕奥禅师答:是否有不能证得佛果的人?

    问:是否有不能证得佛果的人? 帕奥禅师答:根据南传佛法,有几种人不能证得佛果:第一种人是佛陀,因为佛陀已经证得佛果,他不能再证得佛果。已经从佛陀那里得到授记,未来将成为、上首弟子和大弟子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,因为他们肯定只会如佛陀所授记的那样,分别证悟辟菩提、上首弟子菩提与大弟子菩提。证悟之后就不再有来生,不再有名色来履行十波罗蜜。再者,已经证悟任何一种道果的人也不能证得佛果,即使是证得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证得佛果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9/08573590333.html
  • 弥勒道场知多少――兼谈梵净山弥勒道场

    弥勒道场知多少――兼谈梵净山弥勒道场  ●喻 健 唐亚娟  (贵州民族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)  内容摘要:梵净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,在梵净山活动时期就有“古道场...”之说,中国古代多动荡,所以弥勒现世的地方就很多。梵净山被称为“天下众名岳之宗”,可见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地位及其影响。  关键词:弥勒道场 梵净山 弥勒  净土宗 临济宗  古语云:“山不在高,有...

    喻 健 唐亚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566397.html
  • 名片与帝号喻:阿弥陀佛的名号来之不易,代表圆满的善根福德

    。)  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在天亲菩萨的《往生论注》里边是这样说的:极乐世界是“大乘善根界,二乘种不生”。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、大乘善根的境界,“二乘”,声闻、缘觉──阿罗汉、不能往生,阿罗汉、靠他自己的善根福德,到那里不够资格。那么,要到达极乐世界,阿罗汉的善根福德况且不够,我们五戒十善怎么可以呢?  好了,阿罗汉的善根福德虽然很多,但是如果比较菩萨来说,谁的善根福德多呢?知道吗? 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946388.html
  • 刘碑寺造像碑

    神王   刘碑寺造像碑,位于登封市东南20公里刘碑村。北齐天保八年(557年)豫州剌史刘碑等人刻立。后人因碑兴建佛寺,因名“刘碑寺”,又为保护此碑建碑楼,俗称“碑楼寺”。《金石萃编...一手自然下垂握帛带,跣足立于仰莲座上。龛柱外侧各刻一,保存完好,头梳螺旋式肉髻,有桃形头光,面相丰满圆润,身披袈裟,下着长裙,双手合十,侧身向内,跣足立于长茎莲蓬上。龛下正中雕博山炉和长茎荷叶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3164693556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八)

    入涅盘去了。   证入涅盘的人,也有两种:一种,行菩萨道(六波罗蜜),有慈悲心,由於没有方便力,一入三解脱门,便证入涅盘;另一种,菩萨闻知说,菩萨应学声闻、佛道,以便度脱众生,而不是证入涅盘。有的菩萨虽懂这个道理,但没有方便力,慈悲心薄,深怕老、病、死、苦,於是用声闻、之法,入三解脱门,便证入涅盘。就像人骑马,应该指挥马走,不是随马走,但不善骑马的,就随著马走了。这些菩萨也是这样,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093151.html
  • 弥勒精神永照梵净

    的不断完善和人文景观的不断开发,弥勒道场的光华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。  下面介绍梵净山弥勒道场的形成过程。  (一)梵净山与  最早在梵净山活动的佛教派别是“”。目前的例证有:明朝喻政在《登梵净山》一诗中有“回溯昆仑是本根,复起小昆仑”之句;清《貴州通志》、《铜仁府志》及《松桃厅志》都载有梵净山“又相传有遗迹”字样;明万历46年〔1618年〕梵净山《敕赐碑》称“古道场”,明...

    喻子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73857124.html
  • 菩萨摩诃萨为度一切众生应次第行

    得禅定家,以是布施、持戒、禅定故,得智慧众、解脱众、解脱知见家。是菩萨因是布施、持戒、禅定象、智慧象、解脱众、解脱知见象故,过声闻、地,入菩萨位,入已,得净佛国土戍就众生,得一切种智。得一切种智...持戒者教令持戒,乱意者教令禅定,愚痴者教令智慧,无解脱者教令解脱,无解脱知见者教令解脱知见。以是持戒、禅定、智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故,过声闻、地,入菩萨位。入已,得净佛国土;净佛国土已,成就众生,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2767256.html
  • 十六位尊者表的意义

    世间闹饥荒,他遇到一位是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,他吃一餐可以维持这个身体半个月。 69 那一次出来托钵,托不到东西吃;他自己也没什么东西吃,吃很坏的杂粮。在荒年,能有这个也算不错了。 70 他问这位:“我这个东西你能不能吃?”佛很慈悲,就接受了。他把自己吃的这一份东西供养,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,所以他叫“无贫尊者”。 71 他是的堂弟,我们在《楞严经》里面看到那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11279753.html
  • 金刚经释义二十二

    所说的“爱见大悲”,虽有慈悲心,但内心的爱见烦恼不能除掉,其慈悲心受到爱见烦恼的影响,仍然有凡夫境界,不是菩萨应有的大悲心。如果仅有智慧,但无大悲心,就是声闻、缘觉、阿罗汉、的境界,并非菩萨应有之...心的菩萨,是降伏其心,降伏他自己有所得的执著,超越凡夫的境界,超越二乘人(阿罗汉、)的境界。菩萨超越阿罗汉之境界,这是“以有降无”,因为阿罗汉是没有大悲心,菩萨是有大悲心,所以高过阿罗汉之境界。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00681564.html
  • 十六位尊者之表意

    是同一个人,意思就是“无贫”,这也是一种果报。 在久远劫之前,这个世间闹饥荒,他遇到一位是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,他吃一餐可以维持这个身体半个月。那一次出来托钵,托不到东西吃;他自己也没什么东西吃,吃很坏的杂粮。在荒年,能有这个也算不错了。他问这位:“我这个东西你能不能吃?”佛很慈悲,就接受了。他把自己吃的这一份东西供养,得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,所以他叫“无贫尊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15685781.html